唐水林:卫生监督系统的“国优”
来源:浙江法制报 记者许梅
说话声如洪钟,做事雷厉风行———说起杭州市上城区卫生监督所副所长唐水林,很多人都有这样的印象。其实,唐水林不仅是个急性子、大嗓门,还有一股子冲锋在前的劲头。他不仅在2003年抗击“非典”中第一个报名深入疫点,还在日常工作中摸索出两个“首创”,获得“浙江省劳动模范”、“浙江省卫生监督风采之星”等荣誉称号。今年“五一”前,他还捧回了全省卫生监督系统唯一一个“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坚守疫点40多天
2003年“非典”时,杭州有两个确诊的SARS患者住在上城区,一个在孝子坊,一个在“在水一方”社区。为控制疫情,卫生监督系统担起重责。可是,当时对“非典”人们已谈虎色变,更不要说去疫点工作了。这时,唐水林第一个站了出来。
那时他只是上城区卫生监督所一名普通的卫生监督员,妻子刚做过肾移植手术不久,比其他人更容易感染。唐水林的决定,让很多同事既吃惊又肃然起敬。
“报名时也没想那么多,就觉得疫点本来就在上城区,卫生防疫是职责所在,自己也年轻,就首当其冲。”唐水林说,他把妻子送回娘家后,就彻底没了牵挂,开始没日没夜地工作。
在孝子坊疫点,唐水林坚守了40多天。当时正是夏天,隔离服里的温度有四五十度,一穿就是一天,唐水林没多久就得了热伤风,加上24小时高浓度的消毒液呛着,他眼睛出血、嗓子哑了、喉咙肿了,整个呼吸道烧灼般疼痛,但他咬牙挺了过来。当妻子再看到唐水林时,原本高大壮实的他眼窝深陷,消瘦得像换了一个人。
破解监管“老大难”
唐水林把这股子拼搏劲儿,也用到了日常工作上。上城区望江门外以前是外来务工者聚集区,“黑诊所”集中,简易出租房里拔牙补牙的,居民楼里租房给孕妇照B超、看病的,隐藏很深,监管部门很难发现。唐水林一直苦苦思索对策。借鉴环保部门的有奖举报做法,2012年,他拟定了一份《打击非法行医有奖举报办法》,并在辖区内试行。这个有奖举报办法也因此成了全省首创。办法实施当年,上城区有3个非法行医窝点就是经群众举报后被查实取缔的。
唐水林还有一个全国首创,是对医疗机构医疗废弃物实施在线远程监控。上城区是杭州医疗机构密度最高的城区,有153家医疗机构。大大小小的医院、卫生服务站里,用过的输液袋、输液管、棉球纱布等有没有按规定处置,一直是卫生监督系统的监管难题。
“拿我们所医疗机构监管科来说,四五个人怎么去监管150多家医疗机构?”唐水林想到了监控探头。于是,2011年起,上城区卫生监督所首先在南星街道卫生服务中心和浙一医院试点,在卫生服务中心和医院的医疗废弃物储存点设置监控探头,通过网络传输,在卫生监督所的电脑上就可实现对储存点24小时实时监控。
这样的做法到底有多好,有一个消息相当有说服力———唐水林告诉记者,现在不止上城区所有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11家省市医院实现了远程在线监控,今年这一做法还将在杭州全市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