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学院动态 > 学院动态

凝心聚力 借它山之石 再创辉煌——记医学影像系山东考察之行

发布时间: 2013- 04- 27 09: 07浏览次数:
泰山医学院和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是国内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龙头院校,其学科建设和学生培养方面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办学历史。3月12日,我校医学影像系与综合管理处一行7人赴山东对两校进行考察学习。
一、考察概况
泰山医学院王学春院长和山东医学高等专科学校王宁副校长等相关校领导、职能部门分别向考察团介绍了学校的办学历史、专业建设、科学研究、人才培养以及同国内外高校间的交流合作等方面的基本情况;双方还特别就医学影像系专业设置、实验室建设、师资队伍建设以及人才培养等几个方面做了有建设性的交流探讨;考察团实地参观了学校实验室及各教研室,收获颇丰
两所院校具有以下共同特点:
   1、 师资力量雄厚,队伍结构合理
泰山医学院放射学院成立于1985年,前身是泰山医学院放射系,已经形成了医学、工学、理学交叉融合的多学科性综合学院,现有专任教师70余人,其中教授12人,副教授30余人,具有博士学位17人,硕士学位39人。山东医高专校医学影像系创建于1959年,现拥有专业师资有37人,其中教授、副教授等高级职称者21人,中级职称者11人,硕士及以上学位者23人。雄厚的师资力量是学科发展和专业建设的基础和保障。
   2、 教学场所、设施齐全
两校均有5000平米以上的教学和实训基地,实验室数量众多,实验设备配置齐全。磁共振、放射治疗机、DSA、螺旋CT、PACS、DR、CR超声等教学设备一应俱全,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供了硬件基础。医学影像技术实验教学中心是泰医在国内最具影响、独具特色的实验教学中心,是山东省级实验教学示范中心,同时拥有约2000平米的医学影像博物馆,收藏了自1927年以来的国内、外厂家生产的医学影像设备,有着深厚的文化底蕴。
   3、 积极参与行业与专业协会,对外交流频繁
专任教师积极参与行业、各级影像技术学会和国内外学术交流。两校的教师担任了中华影像技术学会、山东影像学会等国家级和省级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等职务,与中国医学装备协会合作促进学科的发展;与美国、澳大利亚、英国、日本、台湾等国家和地区建立学术和办学合作关系,每年派出教师出国交流。泰医分别与英国和韩国联合开办了医学影像技术专业和医学影像学专业。
   4、 专业设置齐全,医学、工学、理学多学科交叉融合
山东医高专医学影像系设有5个专业,医学影像技术、临床医学超声方向、医学影像方向、放疗技术和医用电子技术专业。泰医设有医学影像学、医学影像技术学、应用物理学3个专业,两校的放射学院所设专业涵盖了医学、工学和理学,师资既分工又合作,多专业融合发展,易于学术的创新和学生的培养。
二、结合考察学习和我校医学影像系实际,明确今后努力方向
    1、从培养“操作工”到“医学影像技术专业人才”,更新学生
培养理念
影像技术人员在医院里没有医师执业资格,其工作的性质容易被误解为仅仅完成仪器设备的操作,疾病诊断与影像技术人员无关。然而,良好的图像质量是影像诊断的生命,影像技术人员是良好图像质量的保证,临床实践要求影像技术人员不仅要熟练仪器设备的使用,更应熟悉临床诊断知识和影像物理知识,做到能运用医学、工学、理学知识为病人服务,才能保证图像质量。岗位需求迫使我们要转变以往培养影像技术人员仅仅能操作设备的过时观点,顺应岗位发展需求,提升教学理念,培养能运用多学科综合知识的医学影像技术人才。
2、围绕“人才素质年”,打造高素质、紧密团结的教学、科研团队
山东两所高校放射学院的蓬勃发展离不开高素质人才的努力。目前,师资队伍建设是我系发展的瓶颈,为此,围绕学校“人才素质年”,大力培养现有教师的能力和水平,通过临床实践、继续教育、对外交流等多种方式为我系教师的发展提供良好平台;加强系部日常管理,提高课堂教学质量,使系部教学、管理工作规范化制度化。同时,要加大人才引进力度,多渠道发现和挖掘人才来充实和壮大专任教师队伍。
3、多渠道建设实验实训基地,保障学生培养的质量。
    超声设备和X线机的数量不足影响实验课的开展和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建设好实验实训基地是提高办学质量的物质保障。要多渠道同时进行基地建设,其一,积极申报中央或地方财政项目,争取基地建设资金,改善硬件设施;其二,利用医院赠送的仪器设备共建院校合作实验室;其三,寻求企业赞助校企共建实训室。

    山东之行,加深了兄弟院校间的沟通和联系,更多地促使我们对办学的思考。我校与考察院校同是我国首批正式设置医学影像技术专业的院校,现在学校“专升本”的大好形式下,应积极抓住机遇,从岗位新需求出发,更新学生培养理念,从软件、硬件入手建设高素质、强凝聚力的教学科研团队和教学设施数量充足、设备齐全的实验实训中心,发扬团队合作精神,凝心聚力,提升我系办学实力和办学质量,努力使我校医学影像系走向新的辉煌。(文/彭文献)